No jargon, just sharing.
No pressure, just learning.

新手软路由完全指南:OpenWrt/ImmortalWrt 从刷机到全家科学上网

这是一篇把话说明白、步骤写清楚、能直接照做的软路由上手文档。✅

一、什么是软路由?为什么要软路由?

软路由(Software Router)= 能装「系统+软件」的路由器形态设备。它可以是 x86 小主机、ARM 开发板(如 R2S/R4S)、能刷 OpenWrt 的硬路由,甚至是闲置笔记本。

  • 为什么用?代理/分流/广告屏蔽/DNS/家长控制/VLAN 等能力放到「家里网络的出口」。你的电脑、手机、电视盒子、游戏机、VR 头显等无需单独装客户端,连接 Wi-Fi 就能享受统一策略。😉
  • 对比硬路由:硬路由功能固化、扩展弱;软路由可装插件、可更新、可二次开发。

二、选设备:x86 / ARM / 能刷机的硬路由

1) x86 小主机(推荐)

  • 优点:兼容性最好、性能余量大、后期可虚拟化 All-in-One。
  • 建议:至少 双网口;CPU 随需选择,可在英特尔官网横向对比性能:英特尔CPU性能对比

2) ARM 开发板

  • 典型:NanoPi R2S/R4S,低功耗、双口、性价比高。
  • 注意:部分插件只提供 x86 内核,ARM 可玩性略受限,但做路由 + 代理足够。

3) 能刷机的硬路由

  • 先查是否受支持:OpenWrt 支持设备列表
  • 优点:内置 Wi-Fi;缺点:刷机门槛高,Flash 空间小,易「变砖」。新手不建议作为第一台软路由。

结论:x86 双口小主机最省心;ARM 省电控本;硬路由刷机谨慎。

三、拿固件:ImmortalWrt / OpenWrt

两种路线都行。这里偏向 ImmortalWrt(OpenWrt 分支):保留纯净基座,同时官方源里就有很多常用插件与镜像加速,安装维护更轻松。

文件系统怎么选?

  • squashfs:支持「恢复出厂」(抹 overlay 即可)。
  • ext4:常用、读写方便;不自带“恢复出厂”机制。

引导方式:UEFI(efi)为主板新标准;老主板选 Legacy。

四、写盘:把固件写入 U 盘/SD 卡

常用工具

操作演示(Rufus/Etcher)

  1. 准备:下载对应架构的 .img.gz(x86 多为 UEFI/Legacy 可选)。
  2. 插入 U 盘/读卡器 → 选中镜像(Etcher 可直接选 .img / Rufus 支持拖入)。
  3. 确认目标盘无误 → 开始。完成即得到可启动系统盘。

⚠️ 写盘会清空目标盘数据;务必先备份。

五、首启与接线:找到 LAN、能进管理后台

1

把写好系统的 SD 卡(ARM)或 U 盘/硬盘(x86)插回设备,通电启动。

2

用网线把 电脑 ↔ 软路由 LAN 连起来。首登默认 LAN IP = 192.168.1.1

3

电脑网卡设为「自动获取 IP(DHCP)」。若拿到 169.254.x.x,说明接错口;换另一个物理口再试(常见:eth0=LANeth1=WAN)。

4

浏览器打开 http://192.168.1.1 → LuCI 登录(默认 root / 无密码)。先给 root 设置强密码。

六、基础网络配置(LuCI 图形界面)

1) 先规整 IPv6(初期建议关)

  • 网络 → 接口:删除 WAN6;编辑 br-lan → DHCPv6/RA 全部禁用。
  • 高级设置勾选:过滤 IPv6 DNS 解析(避免早期分流混乱)。

2) 改 LAN 网段,避开冲突

  • 若你的上游(光猫/旧路由)是 192.168.1.0/24,建议把软路由 LAN 改成 192.168.2.1/24
  • 保存应用后,用新网段的网关地址重新打开 LuCI。

3) 配置 WAN 接入

  • 光猫路由模式:WAN 协议保持 DHCP 客户端,能自动拿到 192.168.1.x 即可(但会形成“双重 NAT”)。
  • 光猫桥接模式:WAN 协议改为 PPPoE,填入宽带账号/密码,上网即变「单 NAT」,更利于端口映射与性能。

双 NAT 也能用,但游戏/端口需求建议桥接 → 软路由 PPPoE。

4) 多网口桥接为 LAN 交换机

网络 → 设备 → 点击 br-lan 配置,把除 WAN 口外的空闲物理口都加入桥里,等同扩展有线 LAN 交换机。

七、让旧路由变 AP(补上 Wi-Fi)

家里旧无线路由不要丢,把它改成 有线 AP(只发 Wi-Fi,不再做路由)。

  • 若支持「有线中继/AP 模式」:直接向导切换,软路由 LAN ↔ 旧路由 WAN/LAN 皆可(看厂商实现)。
  • 若不支持:手动把旧路由 关闭 DHCP、手动改管理 IP 到软路由网段(如 192.168.2.191),然后 LAN↔LAN 连接。

完成后:所有终端连旧路由的 Wi-Fi,也会走软路由的策略与分流。

八、装插件:主题/终端/代理三件套

1) 更新软件源

系统 → 软件包 → 点击「更新列表」,确认无报错。

2) 必备便捷

  • luci-theme-argon(界面更好看)
  • luci-app-ttyd + ttyd(Web 终端)

3) 三款常用代理面板(任选其一运行)

  • Passwallluci-app-passwall):节点订阅 & 多协议;开启「主开关」即可。
  • HomeProxyluci-app-homeproxy,Sing-box 内核):轻量、配置直观。
  • OpenClashluci-app-openclash):需先下载 Clash 内核;如 GitHub 直连慢,可按面板提示改用 CDN 镜像源。

⚠️ 同一时间只能启用一个代理面板,避免端口/TUN 冲突。若日志提示缺少依赖,重启路由后再试。

九、常见坑 & 速查

  • 接不上 LuCI:确认已拿到 DHCP;若是 169.254.x.x 就换口;或网卡设回自动获取。
  • 外网不通:WAN 协议是否正确(DHCP/PPPoE);与上游是否同网段冲突;DNS 是否能解析。
  • 速度忽快忽慢:检查是否双 NAT;代理节点质量;是否跑满设备性能(x86 基本不担心)。
  • 代理启用但不走:只留一个面板运行;订阅是否成功更新;路由/策略是否命中;查看运行日志。
  • IPv6 导致分流异常:前期建议全关 IPv6;熟悉后再按需开启。

十、讲真:固件从哪来、怎么自定义?

不建议刷来路不明的「第三方魔改固件」。更稳的方式:

  • 直接用 ImmortalWrt 官方构建:固件选择器 选设备 → 下载 efi/legacy + ext4/squashfs 组合。
  • 需要把少量插件「直接编进固件」再刷?可用在线自定义构建(同页 ImageBuilder),包名到这里查:Packages

大多数用户:先刷纯净固件 → 进系统一键装插件,更灵活省事。

附录 · 一页流程速记

  1. 挑设备(优先 x86 双口小主机,或 ARM R2S/R4S)。
  2. 固件选择器 下载对应固件(efi/legacy + ext4/squashfs)。
  3. Rufus / Etcher 写入 U 盘/SD。
  4. 电脑接软路由 LAN → 打开 http://192.168.1.1 → 设密码。
  5. 关 IPv6 → 改 LAN 网段(如 192.168.2.1) → 配 WAN(DHCP/PPPoE)。
  6. 旧路由改 AP(关 DHCP,设管理 IP 为 192.168.2.191,LAN↔LAN)。
  7. 更新软件源 → 装 Passwall/HomeProxy/OpenClash 其一 → 导入订阅/节点 → 开启。

参考/工具:
• OpenWrt 支持设备:openwrt.org/toh/start
• 英特尔 CPU 对比:intel.cn
• Rufus:rufus.ie | Etcher:etcher.balena.io | DiskGenius:diskgenius.cn
• 微PE:wepe.com.cn | DiskImage:roadkil.net

Categories:

Tags:

No responses yet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